唐驰:“90后”的科普之路

2018-12-05 17:12:20

 

        2017年12月,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的首届国际化石日中国主会场“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大赛,经过3个月征集评选结果揭晓:中国地质博物馆科普员唐驰,以其“古生物化石拓片”在132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唐驰,地道的90后。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艺术系,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科普一线已经认真工作了7年。刚刚28岁的他曾获得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国土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北京市科普使者荣誉称号等。

唐驰向观众介绍化石拓片

        他是博物馆工作的痴迷者,是科学普及的践行者。他感叹于化石作为见证地球生命轨迹的重要载体,看着它,就如同看到逝去光影的胶片。它们铭刻在地球深深的岩土层里,以其独特的形式向人类诉说亿万年的生命传奇。小唐下决心要以自己的智慧和活力讲好化石“故事”,做足做活科普。

        如何将地质科普、古生物化石科普做的有趣,有生命,易于接受,他曾煞费苦心。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碎片化信息迅猛,怎么去传播大家不知道,且在学术上站得住脚的信息,想着容易,做起来极其困难。博物馆的展陈,都是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展现,作为科普员,是在其基础上以语言表达形式或其它多种传播形式为依托的桥梁,这座桥梁架的好,是引领受众通往自然科学大门的第一道关,若是架的不好,受众也就避而远之,从此两不相识。小童思考着,努力行动着。   

        2016年4月,唐驰第一次想到把传统的拓片技艺移植到古生物化石的制作上,经过反复尝试,他做成功了。随后,它以科普活动的形式出现在当年4.22地球日科普周中,深受广大参观者的喜爱。因为,大家可能多多少少看到过石碑的拓片铭文、青铜器的拓片、印鉴拓片……这古生物化石的拓片大家都没见过,更不用说现场亲手制作了。活动反响很好,这是一条科普新路,他也第一次感受到科技与传统的有机结合能碰出这么美好的结果。

        2017年5月,儿童节前夕,唐驰受邀参加国际儿童博览会,为青少年朋友带去一场独特的古生物科普课。古生物对于今天生活的应用有哪些?仿生学如何从化石中获得灵感?在互动区,带领众多青少年制作三叶虫、贵州龙拓片,唐驰很生动鲜活,孩子们体验得欣喜若狂。

        2017年冬,他与4位同事前往辽西北票、义县。这里是远古生命的天堂,在调研宜州化石馆后,唐驰心中感慨万千,为何这么好的化石没有走出去,只是孤零零的放在了没有游客,狭小且拥挤的展区里呢?化石保护是做到了,可保护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要去科学普及啊,要去把这些精美生命的传奇故事去向大家诉说啊。这一刻,小唐深知作为科普宣传员所担负的使命有多重。

博物馆的科普活动

        2018年5月,中国地质博物馆社教部让科普活动走进农民工打工子弟学校。唐驰负责其中室内活动。他以我们身边的化石为主题,给从来没见过化石的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古生物课。博物馆提供了流动博物箱,实物展现地层生命。当一幅幅化石拓片镜框在孩子手中挥舞的时候,唐驰,更深刻地领悟到科普的重要以及自己工作的意义。

        2018年8月,全国地学类博物馆业务培训班在京举行。以“社会教育活动的策划与执行”为题,唐驰作为最年轻的“老师”为来自兄弟馆的讲解员们上了一节科普活动的指导课。他列举的许多经典案例,让大家颇感兴趣。小唐把自己的工作体会分享给大家:博物馆教育项目的成功策划,是博物馆教育的深化与提升,不仅可以为社会及发展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还可以提高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博物馆资源被社会广泛使用,有效发挥博物馆教育与服务的功能。也只有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技术实践,才能让我们的古生物化石科普事业持续发展,惠及更广泛的公众。

        唐驰的“化石拓片”创意作品,是他工作之余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结果。他懂得化石本身不是每个人都可能有的,而化石拓片作为间接性传播文本可以家家收藏,人人相传。他把把古生物化石拓片与中国书画卷轴、折扇相融合,将科学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美有机结合,让古老的史前生命被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探索……他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