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谷它村白家:泥河湾盆地的化石“民兵”

2019-01-23 09:12:08

 

        河北省阳原县大田洼乡东谷它村有一个姓白的普通农家,三代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朴实农民。但从1981年开始,白家与古生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作为农民科学考察技工,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全家参与当地(泥河湾)化石和旧石器的调查、发掘、修理和制作模型等全过程的家族。

        这就是白瑞花和她的父亲,兄弟。后来,还多了她的丈夫和女儿。

白瑞花一家

        时光回溯到198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裴文中组织的考察队在泥河湾发现了东谷坨旧石器遗址,白瑞花的父亲白日民与她的两个哥哥白瑞安和白瑞平以及弟弟白瑞军都是当时的遗址发掘主力队员。野外考察执行领队卫奇在东谷它村的第一顿饭就吃在她家。炒鸡蛋、烩豆腐、油炸糕,也有酒,饭后还有茶水,当时粮食定量供应,能吃饱就很不错,更何况这是那个时候过年也不一定能吃上的高级饭菜。甚至白日民打到一只大野兔,都特地送给住在官厅村的考察队吃。

        1998年,复旦大学和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发掘小长梁遗址,本来被介绍去官厅村借住,但是他们跑到了东谷它村,在这里,发掘队人生地不熟,只知道有个化石“民兵”白瑞花,于是就向遇到的村民打听白瑞花家在哪,想请白瑞花带他们去官厅村。无巧不成书,被问的村民恰恰就是白瑞花本人,她干脆把发掘队留了下来。就这样,发掘队阴差阳错地吃住在了白瑞花家。在这期间,白瑞花对野外考古队有求必应,为考古队解忧分难,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考察结束时,发掘队付给她300元食宿费,但她立马退回100元,说用不了这么多,这种事情让发掘队员直呼见所未见。

        2002年春节期间,白瑞花在卫奇的鼓励下,带领一家人到野外寻找200万年前的旧石器,居然被他们发现了6个地点,经核查有3处有地层根据,其中一处是位于官厅村西的黑土沟旧石器遗址。黑土沟的发现,提高了泥河湾的科学含金量,不仅撼动了人类最早离开非洲是从180万年前开始的论断,而且对建立在类型机制基础上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理念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对现代人起源“夏娃说”的质疑增加了新的文化证据,还指示东亚发现200万年前的古人类有了很大可能。

白瑞花在黑土沟遗址协助发掘

        2007年和2009年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卫奇研究在科学考察中乘车于109国道上发生了两次车祸,都是白瑞花精心护理,使卫奇的创伤得到完好治愈,卫奇全家至今对此都感恩不尽。

        最近这10多年,白瑞花家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科学考察工作站”,常年为有关科研单位采集和加工古地磁测年样品,并负责保管其有关土样标本,也有许多国内外科考人员来泥河湾参观调查时选择在她家搭伙借宿。在她家保存着两本留言薄,上面用中、日、韩、英等文种记录着1999-2017年间中外学者来泥河湾考察的观感,以及对白瑞花家招待的赞美之言词。

        2007年,白瑞花一家协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调查旧石器,发现了麻地沟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群,也有较为晚期的沙梁和南沙梁遗址以及壶流河较低阶地的沙洼遗址。也就是这一年,白瑞花与其丈夫贾全珠、儿子贾真岩,先后在钱家沙洼村大水沟象头山和小水沟野牛坡发现两处化石地点。

        2015-2017年间,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经过批准投资发掘,在白瑞花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人员的协助下,于象头山发掘出一具相当完整的早更新世草原猛犸象头骨化石,在野牛坡出土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其中,野牛化石的清理和修理工作由贾真岩负责。贾真岩曾经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化石修理室工作过多年,参加过不少野外化石考察及其发掘活动,能够独立完成调查、发掘、修理、制作模型和化石装架等全部过程。白瑞花的两个哥哥——白瑞安和白瑞平,多年协助中国科学院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调查发掘,他们也曾发现过一些有意义的旧石器遗址。

贾真岩与白瑞花等发掘猛犸象头骨化石

 

        更值得一提的是白瑞花的女儿贾真秀。她从小就跟着参加发掘的白瑞花到现场,在耳闻目睹的熏陶下,对发掘化石和石器早早就产生了兴趣。1997年,在霍家地旧石器遗址发掘时,第一件典型石片就是她首先抓到的。她立志要研究旧石器,在2013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硕博连读),从师裴树文,专修旧石器时代考古专业。2018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工作。贾真秀博士是白瑞花一家多年来协助科学考察付出的最好回报,也为泥河湾盆地涌现出自家科学人才增光添彩!

        白瑞花的一家,朴实的农民几十年如一日,为泥河湾古生物化石与旧石器产地的发掘和保护无私奉献,如今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她们,是化石保护的亲历者,是东谷它村最有名气的化石“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