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类展馆设计中对叙事节奏的把控——以《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为例

2013-07-23 11:36:21

自然类展馆设计中对叙事节奏的把控——以《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为例

 

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   屈津

 

        摘要:情绪线索是生活中人物内心与外部现象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主观感受。在展览陈列设计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对展览主题的提炼或对展示形式的创新,却往往忽略了从观众的内心视角出发,将其作为叙事主线来推进展览设计。实际上,每一次观众观展的过程,也是一次内心与展览主题的交流与对话。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在这方面做出了创新,他们从情绪叙事线索与展陈空间形式表现及策划脉络的角度出发,为深入理解、刻画主题,深入阐释展陈形式设计的多元性,提供了更广阔的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思路。这种方法将戏剧性的转折点与高潮点融入展示线索之中,使观众在观展过程中获得难忘的体验。

        关键词:展览;设计;叙事手法;情绪线索;策展节奏

 

        自然类展馆作为展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对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然类展馆的设计也逐渐向多元化、互动化方向发展。其中,叙事节奏的把控至关重要,通过有节奏地展示内容,可以引导观众的参观节奏,提高展示效果。

        《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新馆作为一座集科普教育、自然资源展示、生态保护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其设计不仅注重展示内容的科学性和趣味性,通过叙事节奏的运用,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自然资源的魅力。

 

        现代社会中展示陈列设计是一种在空间中的设计形态表达是视觉传达范畴里的一种类别。展示陈列的设计手法与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像自然馆、博物馆、这样的展示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起来。它们不仅仅拘束于固定的空间知识罗列与文字性的叙事表达,更侧重于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与技术来表达对情感的渲染与气氛的掌握上面,进而体现空间的主题性,引起参观者的文化需求,在展示陈列空间设计中叙事性是必不可少的,文字的表达、时间的更替与展示的目的都对其展示陈列空间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然而对于空间情感上的渲染更为重要,设计师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与载体来营造空间气氛,使参观者由外而内的笼罩在设计者所营造的空间情绪中。这样的侧重使展示陈列空间设计更具有现实的人文主义,这也设计策展人的初衷。

        展览以生命厅探秘为主线引发思考,近年来各种形式以及层级的展览以更加普及的方式的融入到大众视角的文化生活中,而这些展览从历史博物馆“以物载史”到以多媒体为手段的,“视觉盛宴”再到生活中极具“小资情调”的多种形式的装置艺术展。展览到底对大众视角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能够唤起人们思想上、认识上、行为上和情感上的变化与认同?是否达到了办展者和设计者的本意与初衷,这些是值得我们这些展览从业者认真思考的大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的机会,作为本次展览的形式设计主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有意植入情感因素,作出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努力。本文从展览主题解析、内容解读、设计理念、展陈形式设计等方面,论述如何通过客观展示、主观引导的设计理念表达与体现展览主题,希望对以后此类主题的展览在展陈形式设计方面,能够提供帮助。

 

        一、铺陈叙事性展览体验给观众一次难忘的体验之旅

        (一)叙事脉络——一次以生命探秘为主线的探索与发现

        展示陈列空间设计就是通过视觉的传达,运用各种设计载体,结合主题内容在空间中将其展示内容最大的魅力展现出来。展示陈列空间设计最终是为了让参观者融入空间中去。随着时代的发展,展示陈列设计的自身内涵也在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叙事手法也通过技术手段的不断更迭多维度诠释展览核心脉络。

        整体展馆的叙事脉络以打造以《探秘重庆环游记》作为主体理念模式,以生命探秘为主线,通过探索式的体验模式,引领观众自主开启一段极具重庆特色的难忘的探秘之旅。

        三个展厅在内容逻辑上属于衍生式递进的关系,地质——生命——生态,

        通过提取大型明星节点展项作为每个展厅核心亮点展示串联整体展馆的观展节奏,三个展厅内容逻辑上相互连接,在科学体系上又相互独立。

        打造沉浸式体验记忆,循迹七亿年前冰川覆盖得古陆,遥望五亿年前孕育生命得海洋,探秘两亿年前浩瀚飘渺得古巴蜀湖,感受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探索式观展追寻恐龙大地,感叹史前传奇,探寻东亚最早得人类走出洪荒得印记,巴山巍巍,渝水浩浩,自然造化,奇景天成!

        (二)心流体验——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

        2021年,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在重庆市渝北区开工。从展馆定位的角度切入它是作为非课堂性通识教育体系兼具教育功能;是展示重庆市地质资源,生物资源,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从受众角度是让观众认识重庆,感受重庆,了解重庆的一大社会性机构,同时强调以青少年为主提的社会教育功能作为展教规划一大重点,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让青少年主体插上梦想的翅膀,这是作为本馆的社会性而存在,从地域性出发以重庆作为基点“跳出重庆讲科普,回到重庆讲资源。”从科普的角度出发,以互动手段以及互动视觉体系作为表现手法吸引观众,认识重庆,了解资源,感悟科学,汲取前进力量,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构建展馆的重要功能属性和目的,就是教育。特别的是其受众对象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年轻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以及社会体系里的星火之光。当今的青少年成长于新世纪,在信息化、数字化生活的影响下,他们的兴趣基点、阅读倾向和思维模式也形成了新的感知体系,学习体系——互动式学习模式。然而,很多展览馆却还停留在图文展览的阶段,缺乏关注现代的个性化展示。所以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的展示定位应倾向于多利用适当的个性化的展示方式和数字化的技术,交互式的科普模式,充分把握受众的特点,通过探索式的观展模式开启新时代的展教规划体系。

        综上所述,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应该注重教育功能、展示重庆市自然资源、地域性特色、交互式展示方式、个性化的展示方式和数字化技术即“心流体验”模式以及探索式观展模式等方面的建设,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引导其“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达到沉浸式科普的目的。

 

        二、叙事性与情感性展陈空间的功能载体

        (一)空间设计——让人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与释放

        在5380平方米的展馆内部,以生命探秘为主线,通过探索式的体验模式。三个展厅在内容逻辑上属于递进式的关系,地质——生命——生态,通过提取大型明星节点展项作为每个展厅核心亮点展示串联整体展馆的观展节奏,三个展厅内容逻辑上相互连接,在科学体系上又相互独立。

        基于本建筑的自身条件原本三个内容展厅的流线有较大的重叠以及观展上的不舒适体验感,我们以大厅做为轴心搭建装置楼梯的方式解决三个展厅内容交叉这一观展障碍的同时利用中心楼梯作打造以重庆地层为特色的景观体验增强本馆的艺术性的同时拉近观众心理距离。

        对于本项目,我个人的对空间运用的思维方式会有所改观,也是现在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们更趋向于退繁求简的方式,尽量体现空间的原始造型与功能需求,但往往做博物馆大部分的展览馆都是先有建筑再招标展陈设计,建筑设计与展陈设计未能同步进行,所以建筑方考量的室内空间的需求并不能完全承载博物馆展陈设计,尤其是极大多数的展陈设计师和甲方更愿意再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发挥。

        而本项目的建筑最初并不是为了自然主题博物馆而做的设计恰巧是作为行政办公的实际功能而事实,我与甲方桑东升老师在探讨空间设计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启发,也是基于他是同济大学建筑系老师这么个前身对于建筑内部的应用思考的切入点比较有意思,可以在看似尺度有限并不出彩的空间去改动和调整结构去满足展陈体系的思考,也给我在设计上有了一些启发,并非社会潮流所倡导的极简风格适合所有的地域与风情,其实跟“时尚是个轮回”也是一个道理,从极简的“性冷淡”风格与以浮夸,复古作为主基调的设计,并非哪个更加高级,而是要综合考虑受众需求,展馆位置,地域属性,展馆定位,以及此时此刻的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

图1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轴侧图(图片来源: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设计文件)

        (二)色彩设计——彰显展览感官节奏,以期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和艺术特色

        在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设计中,色彩作为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对于氛围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观赏者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展示效果。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颜色,不同主题的展览会可以营造出与之相宜的氛围,使参观者沉浸在预期的情感和情境中。

        色彩在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中具有多重功能。如同光线一样,色彩不仅能够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还可以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人们对颜色的感觉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联觉,使得颜色成为一种高度有效的心理操控工具。它可以通过对人的心理产生各种影响,如冷暖感、距离感、轻重感等,来进一步深化展示的主题和信息。

        因此,对色彩的精细运用和处理不仅关乎视觉美学,更在于它能否有效地传达展示的意图和信息。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心理和生理效应,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展示空间,使参观者获得深刻的沉浸式体验和对展品的深度理解。

        为了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展览内容中传达的情绪,以展览的内容逻辑作为切入点综合考虑展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各展厅的主题之间的关系。首先展厅之间的联系上可以分为四大体系:中心大厅·地质演化展厅·生命演化展厅·自然资源展厅。中心大厅在联通,汇集,凝聚的功能属性,兼具展览与服务功能,从功能角度在色调上以亮色调作为基础,以展览作聚焦装置为大厅的功能属性而服务,展厅的递进关系为由地质演化生命,生命孕育资源,整体的逻辑为上升型,发展型的组合模式,地质与生命展厅内容逻辑从宇宙起源到瞿塘峡,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重庆博物动物与人类,内容虽然侧重于表现重庆特色,但其领域有地质和生命的逻辑先而存在,在基调上暗色调跟能表现其特色与神秘的气质。自然资源展厅以重庆当地的资源分布为主线,从地貌,水纹,矿产,以及其他更加聚焦重庆的展览内容在色彩基调上相交地质生命展厅可以提亮来表现重庆本土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从整体的色彩考虑,中心展厅——明亮白色:地质展厅——神秘蓝色:生命——热情橘色:资源展厅——生命绿色,作为色彩呼应内容的基调过度,以深灰色作为承载基调,以灰色中和色彩之间的过度关系,同时灰色具有与任何颜色搭配的多样性。各展厅极具个性风格的同时结合大面积的灰色过度同时也兼具沉稳大气的庄重感。

        中心展厅:中心大厅兼具展览与服务功能,从功能角度在色调上需以亮色调作为基础,以展览作聚焦装置为大厅的功能属性而服务,大厅设计元素提取重庆山城特色以层叠山体地层以艺术装置形态搭建通往二层自然资源展厅通道楼梯,从交通流线上三厅各自独立清晰,中心陈列镇馆展品马门溪龙以及巨龙装架作为视觉焦点给观众以视觉震撼体验。

        在功能属性与章陈属性上都比较丰富,所以从颜色的搭配上以白色做为大面积的主基调,尤其集中在顶部可以起到延申空间的视觉效应,同时整体的色彩倾向上以白色偏暖作为情感基调,局部的暖色系给人以舒适,安逸的心理引导同时也兼具了服务功能的特性。

图2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图片来源:笔者摄于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

        地质演化展厅:整个展厅以地质穿越作为主导逻辑线,以同心圆的结构揭秘重庆地质演化历程,内容层面以地质穿越作为创意点,从宇宙大爆发到地球揭秘再过渡到重庆地质,探秘重庆地下一万米,以深蓝色作为主基调,暗色系作为主要氛围营造,从深蓝色过渡到灰色再内容的演化上根据内容递进逻辑衔接局部黄色等作为重点强调,从视觉氛围上增强观展体验。

 

图3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效果表现(图片来源: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设计文件)

 

图4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室内摄影(图片来源:笔者摄于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

        颜色比例得过度从大面积深蓝色主基调强调宇宙神秘以及地球奥秘过渡到后期蓝色逐渐减弱灰色增强来表现内容呈现得沧海桑田地质演变等相关内容。

        生命演化展厅:展厅逻辑线索以“一场生命奥秘的探索旅程”为逻辑线索,以生命起源,脊椎动物起源及演化,恐龙时代,哺乳动物纪元四个章节阐述生命演化的奥秘,展厅色彩关系的运用紧扣展览主题遥相呼应展览内容以视觉代入得理念引领观众得情感起伏,感悟生命奥秘,整体颜色由生命起源部分神秘蓝色逐渐过度到恐龙时代,哺乳动物等区域得生命黄色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赋予展厅以生命的张力,同时颜色的占比从心里可以主导观众情感起伏的走向,通过深蓝感受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态势,通过明黄色感受恐龙演化等生命循迹,通过比例的巧妙变化感受生命演化的历程。

 

图5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室内摄影(图片来源:笔者摄于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

        自然资源展厅:整体二层自然资源展厅以展示“重庆特色自然资源”为主体内容导向,来向观者只管展示,内容体系划分为第一部分:自然资源展区主要展示重庆自然资源的分布概况山林湖草,矿产资源,等,通过场景带动趣味知识点直观的展示重庆自然资源概述,第二部分则是展示:人与自然,内容侧重点子啊与,在我们拥有这些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人类如何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和谐共生的理念,整体展厅在大的色彩语言上以绿色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根据内容的演变在同系明度进行过度,例如水资源展示区域的局部蓝色,田地资源展区的橘色,直观概念表达的基础上又在同一个感知维度内,我们利用整体颜色饱和度的降低来增强空间视觉的高级感以及舒适感避免过度鲜艳的颜色会对观者的观展体验产生视觉疲劳。

 

图6 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图片来源: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设计文件)

 

图7 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图片来源: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设计文件)

        (三)材质运用——延伸视觉肌理,诠释内容表述、展览氛围与文明呈现的和谐统一

        室内空间材质的软与硬的感觉直接影响人的心理,且对室内空间的表情特征起着重要作用。软硬与材质的属性有关,在公共区域,因为硬性材质,挺拔、硬朗、有力度的情感特征。我们选择石材材质产生硬朗的感觉来贴合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工程的特性。在展厅内部的基础饰面区域,考虑到材质肌理是影响人们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形态表面的肌理特征会经过视觉、触觉作用于人们,使人们获得特定的感受。我们选择在不同展厅分别选择灰泥与硅藻泥,它与画面所形成的粗与细、滑与涩、规则与杂乱的对比,更能使观众沉浸在这种工程环境中。在展项材质的选择上,我们选取的是具有分量感的材质如铝板、木板等,这些材质相对具有厚重感和体量感,其表情特征,更适宜本展馆的庄重、沉稳的空间氛围,同时它与壁纸画面这种轻质材质的对比运用,又增强空间的平衡感。

 

图8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大厅(图片来源: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设计文件)

        (四)科技运用——沉浸体验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探索

        博物馆的功能和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探索和修订。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观展者对博物馆的心理预期以及博物馆传统的收集、整理、保管、研究和展示等功能发生了巨大转变,知识文化传播和公共服务成为博物馆的新使命。人们开始期望在博物馆中获得非同寻常的经历,通过类似于寻找谜题答案的过程满足好奇心,进而享受世界上一个新的角落被照亮的惊喜,这种心理在本质上与欣赏一部悲喜交加的电影、在精心设定的游戏背景中完成角色扮演、到异国他乡感受迥异的文化等无比相近。随着技术的变革和人们对博物馆体验诉求的变化,沉浸体验开始进入博物馆策展人的视野。

        博物馆展览长期以来都在试图为观展者提供认知空间的沉浸体验,但限于表现手法和故事性的缺乏,沉浸感并不明显。虚拟现实作为新体验技术逐渐被引入博物馆后,与内容沉浸始终保持着相对独立。本文尝试从信息技术、心理学和新闻传播学领域探索将沉浸的两重含义融合在一起的方法,并将这种物理空间与认知空间相结合的综合沉浸展览体验界定为“全沉浸展览”,以区别目前泛用的“沉浸展览”。全沉浸展览以创造一个技术与意识双重沉浸的独立体验空间为目的,一场完整的全沉浸展览体验将如同一次微小的“重生”,为观展者带来极高的惊喜和愉悦。

        博物馆展览的展陈形式设计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创造性的空间艺术,其涵盖了多种造型艺术手段。要做好展陈形式设计,体现展览主题,在进行设计时就要做到对展览内容理解。本展览大纲共分为三个区域,地球海洋、生命海洋、保护海洋,首先探索人类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解读海洋生命与人类共生之理念,最后推导回到我们的展览主题引导我们去思考“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在通过三大展区的线索贯穿分别依次递进内容层次关系,从理性与感性多种感官维度诠释生命之伟大。

        多媒体运用案例:

        地质展厅核心展项:重庆地下一万米主题球幕影院。

        影片以重庆地心奇旅为故事线,从重庆地理坐标切入重庆地下,进入地层隧道,以地层由上之下来探寻各时期地层主要代表化石,由化石延申至化石所处时代环境及地质成因,最后由青白口系江面衔接现代江底,以朝天门地标结尾。在内容属性上完成空间与时间的穿越,现在与历史的对话,将巴蜀文明呈现在观众面前,以科技手段的运用为载体,我们选用球幕影院的技术手段来呈现这段地心奇旅,基于球幕影院的感官属性,包裹属性以及与内容贴合的浸入式关系体验。

 

图9 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球幕(图片来源: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设计文件)

        三、让展览融汇成情感交融、文情并茂、奔流不息的长河

        (一)展览所构成的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

        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而展示是人们接受展品传递信息的活动。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人们在心理上必然也会作出相应的心理感知与反应。本展馆在设计时,通过展览的空间划分、流线走向、色彩主题调配、数字技术等各方面的主观引导,将观众的情绪、心理充分调动,顺应展览的总-分逻辑,观众的情绪活动呈现为期待-初起-称赞-感染-升华-自豪-敬重-震撼。

        首先,展览的视觉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展台设计、展板设计、灯光照明、色彩搭配等元素都会对观众的视觉产生影响。例如,展台设计可以采用独特的造型和结构,吸引观众的眼球;展板设计可以采用图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向观众传达信息;灯光照明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调,吸引观众停留驻足;色彩搭配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展览的吸引力。

        同时,展览也会对观众的心理产生影响。展品和展台设计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观众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例如,展示空间环境设计的色彩可以让人产生相应的情感,影响观众对展品的认知和态度;展品本身的色彩和造型也可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观众对展品的记忆和认知。

        此外,展览还可以通过营造氛围、再现历史场景、呈现艺术表现等方式,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进一步加深观众对展览的印象和认知,增强展览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展览能够通过各种视觉效果和心理效果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和心理,增强观众的认知和感受,从而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二)展览所蕴成的宣传效果与社会效应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展览馆的公益性决定其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主,而展览馆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宗旨表明,它同样受到现代文化市场的影响。对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来说,社会效益与公众服务效益是博物馆发展的根本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对物质生活要求基本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展览馆提供的文化产品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精神财富。展览馆的建立,能够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的展示宣传对青少年观众的持续性吸引力,本馆的不断自我更新完善能力,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拓展和发扬,打造科普知识的殿堂!

 

        作为一名展览的主持设计师,经常会遇到如何运用展陈视觉形式设计完整、准确向观众表达出展览的主题与内容属性等问题。通过参与《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在展陈形式设计上,首先要从整体考虑,根据展陈内容策划的思路,对展览进行解题和分析,深入了解本展览的内容属性与策展构架,并提炼相关展示元素和视觉符号融入整个展览之中。其次,是要了解展品的属性,梳理展品的同时也是更深入的理解展览节奏线索,这与视觉形式设计密切相关,能够指导设计人员更好的把握形式和氛围。最后,展陈形式设计也是一种审美的表达,没有确定的答案,往往会由于受到诸多限制条件而影响展览的理想效果,在不断的设计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展陈设计方案,力求在设计和施工上尽力做出最好的展览。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展示陈列空间设计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向多元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师需要更加注重参观者的感受,通过融入情感元素,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展示陈列空间。同时,展示陈列也应该具有更高层次的功能设计,让参观者在欣赏展示的同时,能够有所思,做其事,真正理解和感受设计者背后的目的和意义。

        总之,展示陈列空间设计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创新为动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红京、吴勤旻.博物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卷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4]黄光男.博物馆行销策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5](美)乔治·艾里斯·博寇,张誉腾等译.博物馆行政与管理[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4.

[6]大卫·K·斯凯利托马斯·J·尼尔.进化的奇迹:耶鲁皮博迪自然博物馆150年发现与探索之旅[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作者简介:屈津,女,毕业院校:鲁迅美术学院博物馆展览展示专业,工作单位:金大陆展览装饰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设计总监,职称:中级工艺美术师 所在城市:北京市 邮编100000

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展览展示设计。电子邮箱: 8371659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