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海臣:父子两代 化石情缘 集石建馆 奉献科学

2018-11-26 15:00:24

        薄海臣,时任义县计划委员会主任,90年代初,由于对化石事业产生了浓厚的热情,在当时盗采乱挖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一心只想投入到化石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中。1994年,毅然辞去了领导职务,历尽了千辛万苦,创办了宜州化石馆。

        一、集石建馆,促进化石资源保护

        宜州化石馆是辽宁省第一座古生物化石博物馆,1996年被接收为“中国地质博物馆辽西分馆”(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亲笔题写馆名)。

        该馆的建立,对辽西化石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998年,辽宁省第一次化石保护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省委、省政府和原省地矿厅等相关部门领导多次来义县考察指导工作。全国第一个化石保护地方性法规《辽宁省化石保护条例》的出台,也曾在这里开展专题调研。之后,义县人民政府又专门成立了化石保护管理机构。

        薄海臣创办的宜州化石馆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中国地质矿产报、中国环境报、国家公务员报、香港大公报、辽宁日报及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锦州电视台等等新闻媒体纷纷对其进行了相关报道。

        二、奉献科学,为化石事业做贡献

        2000年10月,义县白台沟地区发现一奇特的大型恐龙头骨化石,薄海臣立即赶赴现场开展保护工作,并及时向县、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汇报,时任厅长吴启成及市、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来现场视察,做出抢救性发掘的决定。给宜州化石馆下达了辽宁省第一份《化石发掘证》,并派专家现场指导。薄海臣亲自主持了发掘工作,他辛勤努力、精心组织。进展十分艰难,雇工挖掘土石方,又怕伤及化石,小心翼翼。恐龙骨架向斜下方延伸,姿势怪异、长度难测。赶上阴雨连绵,泥土混杂。每挖出一块,便用石膏固定运回化石馆,往返数十次。历时20余天,挖出土石方300立方米,恐龙完整出世,全长4.5米,头、椎、胸、四肢、尾全部清晰可见。该恐龙在宜州化石馆收藏,并组织有关专家陆续进行了精准修复和保护陈列等相关工作。

        2010年6月,吉林大学吴文昊教授、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所Pascal Godefroit、沈阳师范大学胡东宇三位专家,对这具完整的恐龙化石与以往中国发现的其它禽龙类恐龙进行了对比研究,建立了禽龙类一个新属新种——义县薄氏龙。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地质与资源》第19卷(2010年第2期)发表。薄氏命名是作者为纪念宜州化石馆创始人薄海臣和继任馆长薄学在该恐龙发现、发掘、修复、保护和展示等方面做出的艰辛努力与贡献。该恐龙是中国辽西古生物化石群的重大发现之一,也是迄今亚洲发现的最原始的禽龙类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义县薄氏龙

 

        多年来,薄海臣历经千辛万苦,为宜州化石馆收藏化石近万件,包括大型蜥脚类恐龙颈椎、热河生物群三个代表分子(室井氏狼鳍鱼、三尾拟蜉蝣、东方叶肢介)、“世界首次发现会飞的恐龙”——中华神州鸟、辽西古鸟类的典型代表——孔子鸟、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松柏类植物新属种“薄氏辽宁枝”、正型标本“细小矢部龙”、带皮肤印痕的鹦鹉嘴龙、世界首次发现的翼龙胚胎和潜龙胚胎等等。

        国内外各大古生物科研院所、地质类高校、地质博物馆等单位都将宜州化石馆作为在中国辽西地区的重要古生物科研基地。2000年,世界古植物大会和世界古鸟类大会的与会专家分别到宜州化石馆参观考察。

        中国古生物学界重要领军人物刘东生、刘嘉麒、李星学、沙金庚、殷鸿福、周忠和等院士,中国地质博物馆原馆长季强博士团队、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孙革教授多次带领的国内外专家团队、还有董枝明、侯连海、徐星、汪筱林、孙春林、卢立伍、任东等著名国内外古生物专家学者,都纷纷来到这里实地考察和指导,研究并发表科研文章多篇。

        国土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中国观赏石协会、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古生物化石基金会等上级单位的领导同志多次到这里视察指导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

        宜州化石馆还先后被中国古生物学会、国家科协、省科协、市政府等部门评为全国、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先后在沈阳、大连、北京、上海、武汉、东营等地进行科普展览,在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走遍中国》、《国宝档案》、《搜寻天下》等多个栏目进行采访并播出。

        为了纪念薄氏父子对辽西化石事业所作的贡献,古生物专家分别给予薄氏化石命名鼓励,除“义县薄氏龙”外,还有孙革教授等命名的“薄氏辽宁枝”和任东教授命名的“薄氏线蛉”。

        三、开展地质旅游,弘扬化石文化

        2002年,薄海臣退休。薄学继任馆长后,积极推进化石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使义县这块热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地质旅游地区,多年来,接待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005年,宜州化石馆与德国波尔先生义县头台乡恐龙化石产地,联合创建了全省第一座中外合作的“中德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辽西化石文化特点突出,1999年,宜州化石馆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唯一以化石为主的“全国石文化事业先进单位”。2007年,中国观赏石协会将义县评为唯一以化石为主的“中国观赏石之乡”。辽西化石以侏罗纪动植物神奇美妙的瞬间凝固,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类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引来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家到这里吟诗、作画、题字,感叹生命的奇迹。

        2007年开始,以宜州化石馆和义县化石产地为基础,成功申报并获批了“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和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宜州化石馆从2010年开始,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地质旅游景点,转制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免费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