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栓成:与“龙”结缘的人

2018-11-28 09:22:25

        2006年7月19日,时任河南省栾川县秋扒乡党委委员、秋扒乡人大副主席的张栓成同志,在秋扒乡党政联席会上提出了“发掘利用秋扒恐龙化石资源,建设恐龙公园,发展集科普、科教、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经济”的思路,得到了时任秋扒乡党委书记的姬长江同志和其他班子成员一致赞同。会议拟定成立秋扒乡恐龙化石普查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议定张栓成同志为组长。从此,张栓成这个秋扒村人,与恐龙化石结下不解之缘。

        据说,秋扒乡是我国最早发现霸王龙化石的地方。时光倒退46年,秋扒公社蒿坪大队的群众在修水库时发现了2枚形似牛角样的化石,他们给到时任公社文化干事的常义太同志手中。常义太认真看后,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动物化石,便将这两枚化石寄往北京中国科学院。经专家研究,认定这是两枚霸王龙的牙齿化石。在要求秋扒公社保护好发现现场的同时,专家组来到秋扒。专家组里有著名的侯连海和董枝明研究员。经过专家组的科考发掘,在发现地点又挖出了3枚霸王龙牙齿化石和一些骨骼化石。因考虑到当时的发掘环境和发掘技术,专家组决定保护现场,暂停发掘,带回研究。后经中科院专家研究认定,所发掘的化石为霸王龙牙齿和骨骼化石,并把它命名为栾川霸王龙。因其属于暴龙科故又称栾川特暴龙。这也是在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霸王龙化石,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张拴成(右一)与董枝明研究员

        张栓成现已55岁,仍在栾川县秋扒乡人民政府任职。他还具体负责当地晚白垩世晚期恐龙化石群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为奖励其在恐龙化石普查、发掘和保护方面所作的贡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研究员将其在栾川地质遗迹上新发现的恐龙种属命名为“张氏秋扒爪龙”,并将相关论文发表在《中国地质》(英文版)2018年第一期上。

        普查化石从走访群众入手,张栓成带着几个同志走家串户,访查1972年修水库时是否群众手里还遗存有化石,同时他从西峡聘请了两位有经验的土专家,对秋扒乡境内的紫红色砂岩进行了拉网式普查。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便有了很多新的发现,除在民间收集到了一部分古生物化石外,还在秋扒乡蒿坪村、秋扒村和雁坎村发现很多恐龙蛋壳化石和部分骨骼化石。

张拴成(右一)与科学家寻找恐龙化石

        2006年8月26日,张栓成和时任栾川县文物馆馆长林勃勃一起,带着从民间收集到的动物化石前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他们受到侯连海研究员的热情接见。候先生见到他们很高兴,谈及当年在秋扒发掘霸王龙化石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他详细询问了张栓成他们这次来京的打算,并仔细查看了带来化石。很快确定这些近期发现的化石就是恐龙化石。侯先生要求他们回去继续搞好普查工作,还带着他们参观了研究所博物馆,并特意让他们观看了栾川特暴龙牙齿化石。侯先生特意送给张栓成一本他刚出版的古鸟类研究书籍。北京之行,为张栓成发现和探索恐龙世界增强了信心。

        2007年6月,张栓成和时任乡旅游办主任的李庆州一起陪同乡党委书记姬长江,带着近期普查到的化石再次到北京拜访侯连海先生。当时侯先生因事到辽西去了。研究所科技处的张翼处长接待了他们。当张翼处长听完他们的汇报后,告诉他们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正在筹备建博物馆,秋扒乡发现恐龙化石,正是他们需要寻找和亟待研究的课题。听了张处长的话他们很高兴,这也是他们北京之行最大的收获。第二天,张栓成和姬书记一起赶到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见到当时的省地质博物馆馆长张兴辽和副馆长徐莉。张馆长等听了他们的汇报很高兴,当即表态,7月份带专家到秋扒乡进行调研。秋扒乡恐龙化石的普查、发掘、发现、研究就此拉开序幕。

        7月盛夏,张兴辽馆长一行进驻秋扒。按照张栓成他们的普查线索,首先对蒿坪村1号点进行了发掘,当天便发现了几件恐龙化石标本。接着几天里,天天都有收获,大家都很高兴。恐龙头骨、颈椎、背锥、尾椎、爪骨、牙齿化石等相继被发现。后经专家认定,蒿坪村1号点发现的恐龙为驰龙科盗龙化石,并命名为栾川盗龙。至今,秋扒乡已发现几十个恐龙化石点,发现很多的有价值的恐龙和哺乳类动物化石。董枝明、季强、吕君昌及韩国著名恐龙专家李隆澜等相继到这里进行了调研。河南秋扒龙、迷你豫龙、张氏秋扒爪龙等也相继被发现和命名。

张拴成(中间)与科学家在恐龙化石群地质遗迹保护区

        2008年,河南省栾川县晚白垩世晚期恐龙化石群地质遗迹保护站建立,张栓成同志经常带领有关工作人员到遗迹保护区去巡查,并协助科考人员到实地普查发掘。2007年至今的所有发掘和研究命名的恐龙都有他的参与。现在,本来退居二线的他仍为了恐龙化石群地质遗迹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在第一线,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张栓成亲自开车去恐龙化石群地质遗迹保护区巡查。

        他说:“我这一生与恐龙结的缘是分不开了,我要为恐龙化石群地质遗迹保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