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战渠:在科普和保护中追求并坚守

2018-11-28 14:28:00

当兵的人

        18岁入伍当兵,在军校学的是陆军指挥专业。36岁那年,康战渠转业到河南省汝阳县地矿局。军人的光荣传统使他在新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矿产管理所所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汝阳恐龙地质公园管理处主任……2011年调任汝阳恐龙地质博物馆馆长。自此,他与恐龙结缘。

        当世界知道河南南阳地区盛产恐龙蛋时,河南汝阳这个一直很不显山露水的地方,却在突然之间也让世界震惊了。不是绵绵醇香的杜康酒,也不是传说了几千年云梦山的兵家始祖鬼谷子,而是该县刘店、三屯一带,有人在农田里捡到的几块“龙骨”。当这些“龙骨”与恐龙联系起来时,它的价值却像核反应堆产生的巨大能量那样瞬间释放了出来。一夜之间,恐龙成为汝阳县对外宣外的重要载体,成为国内外专家及恐龙爱好者的“乐园”,也成为康战渠这19年坚守的“阵地”。

康占渠(中)同吕君昌研究员、贾松海主任一同研究化石特征

 

摸清恐龙化石家底

        2006年初,中国“龙王”董枝明和吕君昌研究员来汝阳考察,经多方调研后确认老百姓手中存留的“龙骨”就是恐龙化石。而且认为在刘店、三屯方园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极可能是恐龙化石的集中埋藏地。这个消息令土生土长的汝阳人康战渠非常激动。他想到:老百姓在民间采挖“龙骨”已有多年历史,看来要想摸清家底,群众最有发言权。为此,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松懈,立即组织所属人员,分多个小组和片区,首先从群众种地、挖地基、挖红薯窖及日常耕作时是否发现过类似“龙骨”的信息入手,逐村逐户深入调查,逐点逐地核实。虽然群众居住地点比较分散,大多交通不便,但他和同志们辛苦并快乐地工作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历时半年的工作,一份令人兴奋的调查结果出来了:在汝阳至三屯一带以前曾挖出过“龙骨”的地点多达90余处,且相对固定。这些位置确认后,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吕君昌研究员及河南省地南博物馆专家组的后期发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之后又陆续在该地区发现近40个恐龙化石点,为汝阳恐龙化石的保护、发掘及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为发掘与研究保驾护航

        汝阳恐龙化石的发掘始于2006年3月。起初,当地群众对恐龙化石的发掘工作处于观望状态,个别群众怕挖掘人员在开挖中毁坏“龙脉”,同时也有化石运走后,怕弄不回来等顾虑,更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围攻和谩骂工作人员,多次妨碍挖掘工作。身为地质遗迹保护与管理工作负责人,康战渠带头深入现场,挨家挨户向大家宣传和解释国家关于古生物化石保护的相关规定,发掘和研究的方法、步骤、条件及要求,特别是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他耐心细致地讲解恐龙化石归国家所有,不发掘就不知道是什么,没有研究就没有结果,就没有任何用处等浅显易懂的道理,使大家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主动为挖掘人员服务、为项目组提供生活、用地及义工保障,支持程度空前高涨。为使化石发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发掘期间,康战渠事必躬亲,同一线发掘人员同吃同住同作业,双休日、节假日不休息成为家常便饭。正是由于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以康战渠为核心的服务小组不懈努力,以吕君昌、张兴辽、蒲含勇、徐莉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将出色的成果迅速呈现在大家面前。喜讯接二连三:

        2007年7月代表汝阳恐龙研究的第一批成果“汝阳黄河巨龙”(复原后的体长达18米,高6米,宽3米,属亚洲之最大)、“洛阳中原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发现的尾棰结节类甲龙,填补了中国无结节类甲龙的空白)新闻发布会在郑州成功发布;

        2009年8月第二批“巨型汝阳龙”(其单个背椎椎体直径达61厘米,比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恐龙——阿根廷龙还长10厘米。推测其活着时的体重可达130吨,相当于20头大象的重量)。“史家沟岘山龙”(挖掘出的化石标本占整个复原骨架的80%以上)、“刘店洛阳龙”(为世界最小的盗蛋龙)成功问世;

        2013年7月又一新属种恐龙“汝阳云梦龙”被命名。截止目前,河南省已命名的10种恐龙中汝阳占了6成,仍有一批恐龙化石正在研究命名过程中。目前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已将汝阳作为其恐龙研究基地。

康占渠(中)逐点走访摸排化石点情况

 

在化石保护中坚守

        汝阳恐龙化石的科研价值,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级恐龙专家的眼球,同时也吸引了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捷克等恐龙专家等前来考察研究。康战渠清醒地认识到,汝阳出名了,如何保护好化石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他的倡议下,经县主要领导批准,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及宣传车大张旗鼓地宣传古生物化石保护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很快使恐龙化石保护工作人人皆知,群众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二是成立了汝阳县古生物化石保护委员会,在全省第一个制定了《汝阳县古生物化石保护制度》,划定了保护范围,划分了各级政府责任,建立了对劳动耕作时发现恐龙化石时及时报告上缴奖励制度,并颁发捐赠证书等;三是建立了巡查制度,管理部门每周必须巡查到位,既落实了责任,又建立了长效保护机制,至今汝阳未发生一起私采乱挖和倒买倒卖化石现象,效果十分明显。

在科学普及中寻找乐趣

        2013年12月,汝阳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2017年1月,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在康战渠的带领下,汝阳恐龙化石群园区共建科普广场2处3800平方米,科普步道1500米,恐龙原址复原现场5处,保护牌60块,各种解说牌、警示牌120块。特别是汝阳恐龙博物馆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这里俨然成为地学科普的重要窗口和寓教于乐的天堂。该馆先后获得洛阳市及河南省科普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由康战渠参与编辑的科普丛书《龙行天下》获河南省科普读物二等奖;同时编制其它科普读物3套、科普光盘4个、4D影片《巨龙王国》等。为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康战渠等人主动与省地质博物馆对接,为汝阳代培了地学科普讲解员。每年,这里都有1—2次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赢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赞扬。每年暑假,还要定期开展4—5期科普夏令营活动,使中小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校师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同时,还完善和建立了恐龙挖掘体验活动区等。近年来,每年到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来的学生及家长可达15万人以上。

        康战渠多年来被评为县先进个人、文明标兵、曾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二等奖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为了科学的普及和有效传播,康战渠和他的同事们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