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八郎化石人 坚守二十八载

2019-02-20 09:36:13

 

        有一位苗族共产党员,他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革东镇八郎化石山山脚下一位地地道道、非常朴实的农民。他家乡主要经济来源以水稻,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主。到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人均占有粮160公斤。 但是,在百度上搜寻,有一句话非常显眼:村境内有著名的早、中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极具考古和旅游开发价值。

 

        28年前,因家境贫寒、兄弟姊妹多,刘锋高中辍学回家务农。回家后,他有幸参与了八郎村化石山科研剖面的发掘、保护以及标本采集等工作。从此,刘锋开始了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八郎山上的化石,默默坚守,辛勤劳作的生涯。

        八郎古生物化石遗迹点是世界上研究地球寒武纪生命起源、爆发、演变的三大遗址之一。这里有乌溜-曾家岩剖面、五河剖面、凯里生物群产地、剑河生物群产地、杷榔动物群产地等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国内外专家赞誉为“古生物化石的摇篮”和“世界级景源”,同时八郎乌溜-曾家岩剖面是中国第11颗金钉子所在地,也是贵州省境内的第一颗金钉子。

 

        为了保护好化石,让更多的人了解化石,刘锋勤学好问、乐于钻研。多年的实践和向专家学习,使他对化石、对地质有了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甚至一些大学还专门邀请他到学校给学生讲解地层知识。他野外采集化石的作业水平,达到一定专业水准,一些国内外专家到剑河来采集标本,都邀请他参与采集活动。他亲自参与的中下寒武统界线的界定,与国际寒武纪地层划分组的界定线仅仅相差3毫米,无不让外国专家竖起大拇指:“中国的农民工了不起!”。

 

        刘锋和妻子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化石的采集和保护上。他为赵元龙等专家的科学研究发掘了数万件化石标本,为贵州大学赵元龙教授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做出了极大贡献。赵教授的许多重要论文都特意增加一个小段落向刘锋致谢。这些标本,有一些是至今未发现的新化石物种,其中有一个还以刘峰的名字命名,这就是:“八郎刘锋虫”。刘锋熟知保护区内所有古生物化石的种类与分布区域,赵元龙教授、朱茂炎研究员等都称他是没有文凭的乡土专家。 

 

        作为贵州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剑河县管理局聘用的一名临时工,刘峰多年来从不计报酬。直到2015年,才每月拿到补助1500元。虽然报酬极其低微,但刘锋仍选择坚守岗位。这28年来,同村许多同龄人都外出务工,刘锋却依然留守。曾有外县邀请刘锋去做化石博物馆解说员,但他同样放弃机会。

八郎刘锋虫

        他说:“如果我走了,就没有人愿意看守护八郎化石山了。”

        “我要一辈子守护在八郎化石山上”。

        这是刘锋对责任的一种诠释,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最朴实的承诺。

        28年来,他风雨无阻,坚持每天从寨子爬到化石山顶上,一个人默默地守护化石山;

        28年来,他制止了一起又一起破坏化石的行为;

        28年来,他已然成为八郎化石山的守护神。

 

        刘锋的这半辈子里,都是与化石打交道、都在钻研化石。他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注解了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他有坚韧的品格,为岗位、为事业执着坚守;他有对事业的忠诚,干一行爱一行;他有勤苦钻研的精神,从一名农民青年成长为“化石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