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5 17:22:26
1928年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提出了“热河动物群”的名称。1962年我国古生物学家顾知微将辽西含狼鳍鱼化石的岩层称为“热河群”,并将热河群中以东方叶肢介-三尾类蜉蝣-狼鳍鱼为代表的化石群称为“热河生物群”。
辽西地区脊椎动物重大发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其后短短的10余年间,中国的古生物工作者在辽西以及相邻的冀北和内蒙古南部等地区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相继发现大量的以鸟类和恐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和层位,其中重要地点包括辽宁北票四合屯及其周边地区, 凌源大王杖子乡的范杖子、山嘴,锦州义县的万佛堂、河夹心,朝阳上河首及周边地区,冀北丰宁的四岔口、图森吉,以及内蒙古宁城的道虎沟、西台子等。
孔子鸟
凌源潜龙
热河生物群是一个世界级生物宝库,古鸟类和带羽毛的恐龙是其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许多古生物学中的难题,如鸟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鸟类飞行的起源,羽毛的起源及其早期功能等,都有可能在这里找到答案。热河生物群所包含的信息还远远不止这些。从1997年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种哺乳动物至今,已经有9种哺乳动物被相继命名,它们涵盖了中生代哺乳动物几乎所有已知的门类,对解读哺乳动物的早期演化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这个生物群还发现了我国最古老的蛙类—三燕丽蟾,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盘舌蟾类。此外,世界上牙齿最大的翼龙—张氏辽宁翼龙、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蛋及胚胎化石、长着一对大门牙具有食植物习性的兽脚类恐龙—戈氏切齿龙、会爬树的四翅恐龙—顾氏小盗龙等等都一一被发现。它们中的每一个发现都足以让世人瞩目,更何况它们全指向同一个中生代生物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