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6 09:44:35
在1亿年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广大的陆台遭受到长期的剥蚀和褶皱后,开始产生断层,形成了一些断陷盆地和湖泊。嘉荫附近形成一个大湖,其周围地区发育了各种类型的河流相、三角洲、湖泊相。这个大型内陆淡水湖泊,其岩线发育具有封闭海湾的特征。当时气候湿润,湖面和湖底生长着繁多的水生植物;还有大量的鱼类、螺、蚌、龟、鳖等。各类生物追逐生长,到处充满了活力和快乐。后来沧桑巨变,物兑天择,优胜劣汰,由简进繁,岁月更迭。到白垩纪末,随着地壳升降运动,使大湖周围生物不断地减少,湖中的泥沙量也增大,湖水面积从大到小,湖中的生物由新生、兴旺,到衰枯、死亡,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许是大陆加速分离漂移,海洋环流变得复杂;或许是火山活动使昔日的浅海向后退去;或许是太平洋周围生起了许多大山脉,使地球的气候变冷;或许是植物更替,可口的裸子植物被难吃的被子植物所代替。在白垩系后期的3000多万年里,恐龙的数目不断减少,最后终于全部灭绝了。而嘉荫特殊的地质环境为恐龙灭绝时经石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嘉荫县龙骨山恐龙化石埋藏量大,群类多,品种全,储存最完全,信息资料最丰富,分布也广。出土的动植物化石在国内同期地层中列居榜首,世界罕见,填补了我国北方晚白垩纪动植物发展史上的空白。它对研究中国和黑龙江省晚白垩纪古地理、古气温、古气候、古生态环境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据专家认定,它们的研究价值高于云南禄丰与四川自贡出土的恐龙化石。前者代表恐龙兴起时期,后者代表恐龙兴旺时期。而只有嘉荫出土的恐龙化石代表恐龙灭绝时期。所以这不仅为人们寻找距今6500万年左右地球上恐龙等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提供了重要线索及依据,同时也将有助于人类保护自己、保护环境、预测未来。
1902 年,俄罗斯地质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恐龙骸骨化石,并把挖掘出的化石组装成一具高4.5米,长8米的完整恐龙化石骨架,定名为黑龙江满洲龙,陈列在圣彼得堡的原苏联地质博物馆内。这条龙是中国出土的第一条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