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菊石

2015-03-19 15:12:36

        杆菊石属于菊石亚目,杆菊石科。俗名为菊石,处于白垩纪晚期,分布在全世界。菊石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它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繁盛于中生代(距今约2.25亿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绝迹。

杆菊石可以长达2米,相信它们是头向下直立的。由于的另一端并没有平衡物,所以学者认为这是杆菊石唯一可有的形态。不过近期的研究发现,一些杆菊石物种可能会以较接近水平的方向生活。
杆菊石壳初期是以盘绕形式生长,直径约为1厘米。当它们成熟时,壳就会笔直的生长。成年杆菊石可以长7厘米至2米。从壳的同位素分析,相信杆菊石是生活在水柱的中间部份,并不接近海床海面
在一些地层中,杆菊石十分普遍,估计它们是一大群生活的。但是,它们却不及直角石般稠密。雄性杆菊石的长度只有雌性的三分之一至一半,壳上的棱纹也较浅。它们的壳也像其菊石目般有住室,住室内藏有气体来保持它们的浮力。这些住室之间有连室细管,与头部连接。动物自身则在最末及最大的住室中,可以控制每个住室的气体水平及浮潜。分隔住室的隔壁与外壳互接,互接处有缝合线。不同的杆菊石物种有不同的缝合线纹。杆菊石化石非常脆,一般发现时都已经断裂。普遍是断成两截或分成几片,往往断裂都是位于缝合线。
杆菊石及白垩纪笔直的菊石目很多时会与直角石混淆。两者都是长管状,在石市场也同样普遍。两个分支分别地在不同时代演化成长管状。直角石的时代比杆菊石长很多。不过,直角石的缝合线较简单,而杆菊石的则较复杂。这种笔直菊石的生活方式仍无定论:有的古雅生物学家认为它们在水中是垂直生活的,触须在海床中搜索食物;有的则认为它们是水平地生活在靠近海面的地方.
菊石目及其近亲都已灭绝,保存下来的软体部份亦甚为稀有。大部份研究都是基于菊石目的壳及壳的模型。
大部份菊石目都可能生活在远古海洋的开放水域,而非海底。这是由于它们的化石往往都是在没有底栖动物的地层发现。很多菊石目相信都是游泳能手,如锐棱菊石,因它们的壳扁平、呈铁饼状及流线形,但也有一些可能是慢游或底栖的。菊石目及其亲属可能会猎食鱼类甲壳类及其他细小生物;它们的天敌包括水生爬行类,如沧龙科,在化石化的菊石目都有一些牙齿痕迹。它们可能会喷墨汁来逃避掠食,因为一些化石标本保留了这些墨汁。
菊石目的软体部份占有了壳末的最大节。较早而细小的节都有间隔,可以透过填充气体来维持浮力。故此较细小的部份会浮在较大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