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浙西二日游

2021-05-06 16:37:59

五一浙西二日游

作者:白水水 

        快一年没有出野了,心里一直痒痒的。繁忙的四月刚刚过去,也该放松两天了。老婆大人痛快批准了出野的申请,并自告奋勇一起去体验一下。计划也不用做,打算去浙江常山、江山一带,重游几个两年前去过的点。

        五月一日当天6:30出发,一路上堵堵堵,两百多公里的路开了6个小时。12:30到达常山一处中寒武世杨柳岗组刺光尾球接子带的露头。两年未来,山边已建好一座农家小别墅,剖面成了人家的天然后院。过了一会,朋友一家三口也到了。匆匆吃过方便米饭,我们去山上敲敲打打起来。

杨柳岗组刺光尾球接子带剖面图

 

        这个地点三叶虫种类比较单一,密度也低,基本都是刺光尾球接子Lejopyge armata,完整的很少,而且个体都不大。不过笔者还是念念不忘,因为这儿采集到过近乎完整的施马伦斯虫Schmalenseeiasp.。施马伦斯虫是布林氏虫科唯二的属之一,外观奇特又极少见,浙江可能都没有公开报道过,所以笔者一直想再跟它邂逅一次。不过很遗憾,两个小时只敲到一只大约6mm大小的刺光尾,其它一无所获。

以前采获的近乎完整的施马伦斯虫Schmalenseeia sp.

 

本次采集的刺光尾球接子Lejopyge armata,送给小朋友了

 

        第二个地点在常山南郊,早奥陶世的印渚埠组。原来是一处空地,边上有挖开的剖面和堆石,也算是建筑垃圾的堆场。不过两年时间,上面已矗立起一座高楼。这个地点采集到过常山美丽饰边虫、丰足老球接子、拟栉壳虫、拟女儿虫、粘壳虫等,而且很难得交通、住宿便利,但以后也成为绝响了。有时候挺矛盾的,往往土木工程带来了挖掘的便利,但也因此会造成绝迹。我们爱好者只能尽量在还能采集的时候,多去几次,不让这些美丽的远古精灵就此损毁。

已成楼基的早奥陶世印渚埠组露头

第二个地点以前采集到的部分三叶虫

 

        挖掘无望,先去宾馆住下。老婆孩子休息了,我一个人出来闲逛。突然想起浙江晚寒武世华地层严寺组和西阳山组的命名地都在常山城不远,何不去参拜一番,沾点古生物先贤们的灵气,说不定运气就来了。华严寺组由卢衍豪先生等在1955年,以常山城南天马山东山坡的华严寺命名。不过,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常山的“华严寺”,却搜不到。搜“天马山”也没有,不过却有天马路,附近的山上有寺名“石崆寺”,山名“石崆山”。石崆寺会不会就是华严寺的别名呢?确实是。

华严寺是一个没有大门的开放式寺庙

 

绿树掩映的后殿

 

寺前石碑证明没有走错地方

 

石碑旁供奉的一块佛象石,是典型的浙江中晚寒武层状灰岩

 

        从寺北边小路拾阶而上,一路都是行走在华严寺组的岩层之上,小路也拿薄层灰岩铺,真想敲一敲。开玩笑,景区和保护区是不能动锤子的,这也是我们爱好者应遵守的准则之一。

 

华严寺组的岩层

 

        寺外停车场边上是一片空地,长满了草,中间也有小块的田。有些碎石块乱堆着,随手一敲,貌似是瘦球接子的头部,嗯,确实是华严寺组的。

疑似瘦球接子的头部

 

        西阳山组也是卢衍豪等在1955年建立的地层名称,标准剖面在常山城南约1.5km的西阳山,毗邻华严寺。地图上倒是有“西阳山”这个名字,不过位于一处住宅区内,很小的一座山。实地一看,确实太小了,感觉山顶也没比楼房高多少。四周转了一圈,只有一个铁门锁着的入口。远远看去,岩层也是层状的灰岩,应该就是这儿了。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山做命名地呢?笔者猜测可能是当时这儿进行基建开发,挖开的岩层比较多,容易研究吧。

好小一座西阳山

 

西阳山的岩层

 

        熟悉的点都挖不了了,盘算着第二天去个景区玩算了。这时朋友建议去江山一个废弃的采石场找早寒武世的荷塘组,他在那里采集过沙坝虫。那个点笔者早在13年的时候就路过,当时采石场里车水马龙,没有进去。笔者还没有实地见过荷塘组的化石,心想难得来一次,就去看看吧。

        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了,老婆孩子留在宾馆里休息及做作业。车停在村中,步行7、8百米到达目的地。这是一个废弃的白云岩矿采石场,地面随处散落着纯白色的白云岩,也有黑色灰岩中很多白色条带,这种石头里面没有找到生物化石。大门正对的大剖面颜色发白,可能是大陈岭组的白云质灰岩或者荷塘组上部风化后的页岩,后者正是产沙坝虫的岩层,笔者尝试着敲了几块下面散落的石头,一无所获。

废弃白云岩矿采石场

 

        在采石场的北面还有挖开的黑色剖面,在下面的乱石堆里敲到了疑似褶纹球接子的头部,哇,还有中寒武的东西!一下子就有信心了。

采石场北面的黑色剖面及乱石堆

 

疑似褶纹球接子的头部

 

        沿着一条塌方的道路向上,边走边捡路上看顺眼的石头敲,不多时就有了大收获。一只1cm+的刺光尾球接子收入囊中。后面又陆续敲到了几个小的刺光尾,还有几个其它品种的球接子碎片。可能这条路就是刺光尾所在的原始层位。这里产的球接子,细节极好,头尾上的小瘤保存完美;而且刚砸开时,表面会有一层漂亮的反光膜,阳光下如缎带,抹掉后黑亮黑亮的,品质极高。有些光尾球接子头部隐约可以看到花纹,尾部也能隐约看到中轴及中轴上浅浅的纹路,不愧为褶纹球接子科的成员。另外,在回去整理的时候,还意外发现了两只古丈阶“金钉子”标志化石——光滑光尾球接子Lejopyge laevigata(以前也称为平滑光尾球接子)。在浙江,光滑光尾比较少,笔者第一次采集到。最后要夸一夸立功劳的土牛锤子。这把锤子是不久前在朋友建议下买的,比我原来的东翼轻,手柄也长,敲灰岩还不错,很顺手,也不太累。


塌方的山路,拍照处为第一只刺光尾球接子采集点

 

第一只刺光尾,超过1cm大,开局就是王炸

 

另外两只光尾球接子现场图

  

其它种类球接子

 

十字形的海绵骨针

        在这个点采集了一上午,下午返程,顺便去兰溪的诸葛八卦村玩了一下。这个景点还不错,挺适合短途自驾游的。回家室内清修整理,收获还可以,可能是拜托了参拜命名地的福。下面是一些室内整理图。

头部带清晰花纹的刺光尾球接子

 

 

比较好的两个刺光尾球接子,下面一只可以清晰看到尾轴结构

 

 

两只光滑光尾球接子,下图为负板粘回去修的

       寒武系十个阶,从第五阶开始到第十阶,均明确以对应三叶虫的首现为标志,按从早到晚出现的顺序排列如下:印度掘头虫、始祖褶纹球接子、光滑光尾球接子、网形雕纹球接子、东方拟球接子、美洲花球接子。光滑光尾球接子采集到后,笔者已收集齐全。

寒武系四统十阶划分及标志化石(图片来源:贵州大学公众号)

注:本文装载自“三叶虫图鉴”公众号。